先收藏,以后再做

国省公文写作巩固练习 【公开信】-留守儿童

阅读材料

一、注意事项

说明:本专项练习包括给定资料和问题两部分,请认真阅读给定资料,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。练习时间为30分钟,满分25分。

二、给定资料

在城镇化大潮下,上世纪90年代开始,农民大规模离开农村到城市务工,但因为城市的学位资源门槛高筑、高考制度及一系列户籍限制,这些农民的子女只能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。如今,上世纪90年代的“留守一代”今天已长大成人,并成为了“农民工二代”,而他们的子女却仍然继续在农村留守,成为“留守二代”。

在某市对31所小学1万多名小学生调查发现,39%的留守儿童最多半年至一年见父母一面,17%的留守儿童一至两年没见过父母,12%的留守儿童长达两年以上没见过父母。还发现,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内容更多是问学习成绩、是否听话和安全健康等,“成长烦恼”几乎无处诉说。

由于没有父母的陪伴,留守儿童缺失的情感无人能弥补。缺少倾诉和陪伴,又很少跟外界的人接触。从而导致一些留守儿童出现内心封闭、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,出现不同程度的等心理障碍与性格缺陷。据不完全统计在留守儿童中72.3%的学生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。

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,随着城镇化继续推进,乡村人口进一步减少,良性的人口梯度结构已经不复存在,过去以不同年龄结构、文化层次、职业身份所建构的礼俗社会彻底瓦解,乡村社会的自我教化和净化功能更趋式微。在这个意义上,留守儿童不光面临亲情的缺失,正常成长所需要的小的社会气候,也产生了变异。我们常用“空心化”来形容一些乡村的凋败,但其给留守儿童成长带来的影响,或许仍被低估。

而在另一方面,乡村社会也在或多或少受到新兴的互联网文化的影响,在缺乏外部指引和节制干预的语境下,一些留守儿童与互联网的碰撞,显示出失序的一面。最近有媒体披露的田野调查就显示,一些留守孩子正在被游戏工业所捕获。此前也有学者不无担忧地提醒:不少农村少年正在被手机游戏“吞没”,不懂“吃鸡”居然会被视作“文盲”。

一端是包含亲情在内的正常成长生活环境出现了真空,一端是任由网游来填满由此留下的“空虚”,这种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失衡和错位,给留守儿童带来的成长性损伤,无需赘言。

针对留守儿童的长期跟踪调查显示,在认知能力测验中,即智商能力测试中,双亲都外出的留守儿童的认知能力最差,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其次,非留守儿童最高;在非认知能力测验中,即情商能力测试中,差异更加明显,父母都没有外出务工的受访学生开放性、责任心和人情世故等维度上得分都更高,而低分则更多聚集在留守儿童群体。

留守儿童群体从来就不是孤立的。当他们成长起来走向社会,他们的生存、生活质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