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论写作中要会用的原理效应
2020-03-27 14:28:52
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中,申发论述题型虽说有较大的作答难度和较高的分值占比,但在找准文章立意的基础上,将分论点的论证在充实和深度上多下功夫,仍会有很大的提分空间。而在诸多分论点的论证方式中,原理效应论证法在提升论证力度、增强说服力、彰显考生思维深度和积累广度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。今天中公教育就对几个原理效应整理如下,希望考生能够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,为自己的文章增色添彩。
一、洗碗效应
1.含义:经常洗碗的人常会失手将碗打破,自责之余,周围的人可能还严厉指责:“怎么这么不小心,洗碗都洗不好,还能干好什么活呢?”那些勤快的人因为小小的闪失把碗摔碎,受埋怨、受责备,而那些懒惰的人不洗碗,自然摔不碎碗,也就不会被骂。久而久之,洗碗的人就越来越少了。
2.启示:为了避免此类现象,需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,要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,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。实际工作中,即便再怎么小心细致,也难免“磕碗碰盘”。因此,对出错者要有一定的包容度,不能搞“一错否决”。对“打碎碗”者绝不能抓辫子、扣帽子,而是要给予理解信任、提供帮助指导,创造机会平台。尤其对于大胆创新、敢作善为者,更要予以特殊“关照”,让他们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。
二、扣子理论
1.含义:在穿衣服扣扣子时,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,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。因此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。
2.启示: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,青年一代有理想、有担当,国家就有前途、民族就有希望、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。而理想和担当的基础是文化自信,并由此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故而青年一代应树立好正确的三观。
三、马太效应
1.含义:《圣经·马太福音》中有一句名言:“凡有的,还要加给他,叫他有余;没有的,连他所有的,也要夺过来。”社会学家从中引申出了“马太效应”这一概念,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。
2.启示:越穷的地方越难办教育,但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,越不办教育就越穷。我国之所以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、不断扩大投入、努力发展全民教育及终身教育、建设学习型社会,就是为了在教育领域避免马太效应的发生。
四、青蛙效应
1.含义:是指把一只青蛙扔进开水里,它因感受到巨大的痛苦便会用力一蹬,跃出水面,从而获得生存的机会。当把一只青蛙放在一盆温水里并逐渐加热时,由于青蛙已慢慢适应了那惬意的水温,所以当温度已升高到一定程度时,青蛙便再也没有力量跃出水面了。于是,青蛙便在舒适之中被烫死了。
2.启示:要时刻具备危机意识,居安思危、防微杜渐。量变的过程虽然微不足道,但是量变最终会引起质变。渐进的、轻微的变化会使人放松警惕,而当水温发生质的变化——达到沸点时,即使想跳,也已无力回天了。广大党员干部也应该警惕这些微小的变化,职务升迁了,生活变好了,信念就可能慢慢消失了。如果自身不去自我警醒,那么谁还能叫醒你呢?
五、木桶理论
1.含义: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,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,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。
2.启示: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途径中的“补短板”一项,不是简单增加投资,而是切实从满足需要出发,增加有效供给。要加大脱贫攻坚力度,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,增强创新能力,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,加快生态文明建设,补齐产业链条短板,加强基础设施薄弱环节。
六、破窗理论
1.含义: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,没有人去修补,隔不久,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;一面墙,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,很快的,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、不堪入目的东西;一个很干净的地方,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,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,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,丝毫不觉羞愧。
2.启示:我国目前的各项制度基本形成,但不能让它们形同虚设,形成“破窗效应”。现在仍存在很多情况没有监督、违反了也没有任何处理的现象。如此一来,制度就会形同虚设。制定制度很重要,更重要的是抓落实,九分气力要花在这上面。
来源:中公教育 贺王昆